地方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備考 > 行測 > 常識判斷 > 2022年省考行測常識高頻考點科舉制匯總

2022年省考行測常識高頻考點科舉制匯總

2021-12-23 13:11:47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浙江分院

Document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也就是與我們今天要了解的科舉制有關(guān)?婆e制度在我國有13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開始于隋朝,結(jié)束在清朝?婆e制度也隨著歷代統(tǒng)治者的需要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對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婆e制度為其他國家的官員選拔機制也起到了典范作用。因此,它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這一考試制度以公開、公平、公正為特點,為國家選拔出優(yōu)秀的人才,也解決了過往選官過程中論家世背景的問題,為社會中下層人士提供了入仕途徑。科舉制是公務員考試中經(jīng)常會在常識判斷中考查到的知識點。下面就由浙江華圖為廣大考生梳理一下關(guān)于科舉制的主要考點。

一、科舉制度的形成背景
春秋以前 世襲制——“世卿世祿”
戰(zhàn)國時期 “軍功爵制度”
漢代 察舉制、征辟制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上四種官吏選拔制度都一定程度存在人為干擾因素,都與門第的高低、家庭背景有一定關(guān)系。進入北周朝時,科舉制就有了初步的萌芽與發(fā)展。

二、科舉制度的演變與發(fā)展
隋朝 隋文帝開始采取“分科舉人”的選官政策 隋煬帝大業(yè)三年設進士科,實行以試策取士,標志科舉制的誕生
唐朝 考試形式:科舉制度包括常科與制科兩種,每年分期舉行的稱?疲苫实巯略t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考試科目:明經(jīng)、進士是唐代常科主要的考試科目 唐太宗:糾正重武輕文的弊風,擴大進士科,提高了進士的進身之階,將進士考試中第一名稱狀元 武則天:開創(chuàng)了科舉考試中殿試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武舉的先例來選拔軍事人才,為防止舞弊行為也開創(chuàng)了糊名考試的方法 唐玄宗:進士轉(zhuǎn)為兼考詩賦,而且詩賦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nèi)容
宋朝 確定殿試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舉 設置“別頭試”,限制考官權(quán)利 每次考試分為三個階段:鄉(xiāng)試->省試->殿試
元朝 明定三場三制:鄉(xiāng)試、省試都各考三場,每場間隔三日 出題范圍:《四書》 答題范圍:《四書章句集注》---朱熹
明朝 確定“三年大比”制度:每隔三年,舉行一套自下而上的考試步驟 考試過程改為四個階段: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確定八股取士的考試形式
清朝 考試科目增加了制科和翻譯科 對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嚴密

三、科舉制的影響

我們在對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進行評價都要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方面來看待?婆e制的確立打破了門閥大族壟斷官職的局面,使底層寒門的有才之士可以通過考試選拔后進入政府系統(tǒng),一定程度促進了社會階級的流動,提高政治隊伍的素質(zhì),為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

雖然科舉考試非常注重公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思想,形成了教條主義的學習風氣,養(yǎng)成了一批知識分子急功近利的畸形讀書觀念。

四、科舉相關(guān)成語

金榜題名: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得中。

名落孫山: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白蠟明經(jīng):白蠟:比喻光禿空白。明經(jīng):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屢試不中。

奪錦之才:奪錦:相傳武則天游龍門,命群臣賦詩,先成者賞錦袍。指科舉及第或競賽優(yōu)勝者。也用以稱贊文才出眾或被寵賜。

以上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科舉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下面讓我們來實踐演練一下吧!

【例1】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下列關(guān)于科舉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時期,成熟于唐玄宗時期

B.宋朝時科舉增設武舉,采用糊名法加強考試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名

D.戊戌變法提出廢止科舉主張,科舉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科舉制度。

第二步,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四月,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chuàng)立,起源于唐太宗時期的說法錯誤;一種說法認為科舉制度成熟于唐宋時期,另一種說法認為科舉制度經(jīng)歷了唐朝的完備、宋朝的改革、元朝的中落最后成熟于明清時期,但不論哪種說法,將科舉制度成熟時期認定為唐玄宗時期均不正確。

B項:武則天時增設武舉,并設立殿試;北宋對于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采用“糊名法”來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宋朝增設武舉的說法不正確。

D項:戊戌變法在文化教育方面包括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創(chuàng)設京師大學堂等內(nèi)容,但是并沒有廢除科舉制度,一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才宣布正式廢除了科舉制度。

【例2】我國古代人才測評方式主要有選、舉、考、用四種,每一種測評方式都有與之對應的選拔制度。下列選項對應錯誤的是:

A.選——禪讓制

B.舉——察舉制

C.考——科舉制

D.用——九品中正制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中國古代人才測評方式主要有選、舉、考、用四種,“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按照地方群眾輿論和公共意見將人才分為九等,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這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xù)和發(fā)展,采取的方式主要為“察舉”和“選拔”,而“用”是指通過試用及使用決定人才的選用和升遷,“九品中正制”并不是“用”。D項說法錯誤。

因此,選擇D項。

【拓展】A項:“禪讓”是指統(tǒng)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指“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其本質(zhì)是“選賢任能”,與“選”對應正確。

B項:“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這種選拔制度主要通過“舉”進行人才測評,與“舉”對應正確。

C項:“科舉制”指分科取士,主要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與“考”對應正確。

2024考試入面分數(shù)線
特別推薦

省考面試禮包】|【省考面試系統(tǒng)提升】|【省考面試圖書】|【面試題庫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編輯:yushuang01)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點擊所需資料,掃碼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