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請登錄 | 注冊 | 選課中心 | 會員中心   
4006-01-9999

       1、談法不擇眾。

       在我國,法不責眾的思想可謂由來已久,老祖宗素有揚德治而抑法治之好,就算萬不得已施行法律之時,也必使之勿拂民心勿逆民意,簡言之,法不責眾。這大約應作為我中華能享“文明禮儀之邦”美稱的一大憑證。世易時移,法不責眾之辭似乎于今愈發(fā)現(xiàn)出“妙用”來了,多少大搞腐敗之風大逞假冒偽劣之能者無不以之為壯膽丸和安慰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無不深惡而痛絕之。

       在一個健康有序發(fā)展的社會里,違法犯罪者畢竟是少數(shù),法律恰好針對他們而言,因而從價值目標,即理想狀態(tài)下的應然性上講,法應責“寡”而不責“眾”,但從現(xiàn)實意義上的實然性而言,當社會上盛行法不責眾的思想和行為時,起碼表明現(xiàn)實生活中違法者已為數(shù)不少,無疑應視之為全社會的“黃牌”,有相當?shù)木疽馕丁?/P>

       大量事實證明,一撮違法分子總喜歡打著公眾的旗號大行非法勾當,并以法不責眾為己開脫,這種人自稱眾,其實是“偽眾”,“偽眾”者寡,對他們必須高舉法律的利劍,戳穿其“偽眾”的假面具,使其孤家寡人不得人心的丑惡嘴臉昭然于公眾眼前。

       如果社會公眾也有法不責眾的意識,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對法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即法本身是否合法,法是“善法”或“惡法”?就普遍性而言,我國目前的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是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大業(yè)的進一步深化而制定的,從總體上長遠上看適應了我國社會的發(fā)展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其合法性不容懷疑。

       法是善法,而社會公眾甚至執(zhí)法部門仍有法不責眾的思想和行為,這就非常危險了,表明全社會存在的道德意識衰退,法律觀念淡薄的嚴重問題。我國目前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期,一定程度的社會紊亂現(xiàn)象在所難免,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各種違法坐視不顧,那樣只會加劇社會混亂。

       眾和寡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而又相互轉化的。法不責眾常常由法不責寡而致,違法者由寡至“眾”(盡管還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眾)的事實本身就值得全社會尤其是政法機關深思和警省,若這時還有法不則眾的糊涂觀念,那將非常危險。

       翻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儒家道德至上,倫理治國的道德理想主義在一幕幕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的歷史劇中實在顯得蒼白無力,因而自古就有儒表法理的治國之策一說,更何況在依法治國實行法治成為世界大潮流和我國發(fā)展大趨勢的今天,我們不僅應不斷完善各項法律法規(guī),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更應該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不則眾可以休矣,法不則眾必須休矣!

       2、出警途中遇車禍緊急情況的處理;

       3、求職意向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

(責任編輯:admin)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經典圖書

  • 國考新大綱系列
  • 名師模塊教材
  • 面試教材系列
  • 公務員省考教材
  • 華圖教你贏系列
  • 熱門分站
  • 熱門地市
  • 熱門考試
  • 熱門信息
  • 熱門推薦
2015省公務員考試高分課程體系
2015年地方公務員考試高分備考特訓營
  • 申論
  • 行測
  • 面試
  •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時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