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請登錄 | 注冊 | 選課中心 | 會員中心   
4006-01-9999

    一、“臺獨”言行

    (1)陳水扁提出“四要一沒有”。

    2007年3月5日晚上,陳永扁在出席臺灣人公共事務(wù)會(FAPA)二十五周年慶祝晚宴時,公然提出“四要一沒有”,即“臺灣要‘獨立’、臺灣要‘正名’、臺灣要‘新憲’、臺灣要發(fā)展;臺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tǒng)獨’問題”。他同時宣稱,以“臺灣”名義加入聯(lián)合國,是最好的名字。陳水扁聲稱,“臺灣是主權(quán)獨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國家,追求獨立是臺灣人民的理想,也是長期的目標,追求臺灣獨立不是危險的退步;臺灣也是我們最美麗的名字。更是我們參加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最好的名字;臺灣需要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不必怕修憲門坎太高過不了,只要大家同心合力,有一天絕對會成功”。

    (2)大搞“去中國化”和一連串的“正名“運動。

    臺灣高中第二冊《中國史》歷史課本大修改,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冠在孫中山之前的“國父”一詞以及提到“國父”、孫中山先生時,前面空一格以示尊敬,也全從新版教科書中消失。還將武昌起義、廣州起義等清末具革命正當性涵義的“起義”一詞改為中性用語“起事”等。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最近出版的多個版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做了淡化處理,有的版本甚至只字未提。

    公營企業(yè)“去中國化”。

    2月8日,陳水扁宣稱,臺公營企業(yè)、外設(shè)機構(gòu)以及相關(guān)法規(guī)名稱將會逐一更名。以彰顯“臺灣主體性”。在臺灣當局“去中國化”政策壓力下,臺灣“中華郵政公司”2月12日改名為“臺灣郵政公司”。此前,作為“公營事業(yè)”的臺灣“中國石油公司”已確定改名為“臺灣中油”,而臺灣“中國造船公司”則擬改名為“臺灣國際造船公司”。

    故宮文物“去中國化”。

    據(jù)權(quán)威媒體l月底報道,臺灣行政機構(gòu)通過一項“決議”,稱要修改臺北故宮“組織條例”,將故宮藏品中原有的“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還將“加強對中國古代文物藝術(shù)品之征集、研究、闡揚”改為“加強對國內(nèi)外文物及藝術(shù)品的征集、研究、闡揚”!叭ブ袊钡囊馕斗浅C黠@。臺灣當局幾年前曾試探將“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故宮”一分為二成“臺灣館“和 “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也一分為二成“臺灣文物”和“中國文物”......這些動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企圖抹掉中國印記,割裂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lián)系。

    (3)陳水扁智囊發(fā)布“第二共和憲法”草案。

    陳水扁重要智囊陳明通2007年3月18日發(fā)布所謂“第二共和憲法”草案,內(nèi)容包括兩岸建立“任何形式政治關(guān)系”都要在“對等、和平協(xié)商”后交付“公投”決定等。據(jù)“中央社”報道,所謂“第二共和憲法”草案對“國號”、“國旗”、“同有疆域”等敏感問題都不予變動。以“第二共和”作為臺灣與“中華民國”的“憲法連結(jié)”,并在前言中為協(xié)商兩岸終局政治安排提供“授權(quán)”。不過,草案同時又宣稱,1949年 10月以后,當局“管轄領(lǐng)域僅及于臺灣金馬與其附屬島嶼”,與對岸“建立任何形式政治關(guān)系,須經(jīng)對等、和平協(xié)商后,交付公民投票”。雖然草案對敏感的“國號”等問題不予變動,但報道指出,“第二共和憲法”中在兩岸關(guān)系方面呈現(xiàn)出“二中架構(gòu)”的安排。外界認為,這只是民進黨推動“法理臺獨”的階段性論述而已。此前,國臺辦新聞發(fā)言人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陳水扁鼓吹制定所謂“第二共和憲法”,是他拋出“憲改”涉及“領(lǐng)土”變更議題遭到各方譴責后,為繼續(xù)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采取的又一危險舉動。發(fā)言人還表示,我們也相信,無論陳水扁如何百般狡辯,臺灣同胞和國際社會一定會認清陳水扁頑固謀求 “臺獨”的本質(zhì)。

(責任編輯:admin)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經(jīng)典圖書

  • 國考新大綱系列
  • 名師模塊教材
  • 面試教材系列
  • 公務(wù)員省考教材
  • 華圖教你贏系列
  • 熱門分站
  • 熱門地市
  • 熱門考試
  • 熱門信息
  • 熱門推薦
2015省公務(wù)員考試高分課程體系
2015年地方公務(wù)員考試高分備考特訓營
  • 申論
  • 行測
  • 面試
  •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時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