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學期初,學生還沒進入學習狀態(tài),朱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班級學生按去年的期末成績從高到低進行分組,一、二名為一組,三、四名為一組,以此類推,分成二十五組,每組的兩個學生進行比賽,以第一次月考成績?yōu)闇剩A得比賽的學生將會獲得獎勵,為了贏得比賽,大家學習更加積極,成績也有所提高。這一案例體現(xiàn)了教育具有( )功能。
A.正向顯性 B.正向隱性
C.負向顯性 D.負向隱性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
B.教育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C.教育具有歷史性,在階級社會表現(xiàn)為階級性
D.教育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因素是( )。
A.教育 B.環(huán)境
C.遺傳 D.主觀努力
5.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是( )。
A.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 B.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D.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孟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國,“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故本題選B。
-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功能。從教育功能的呈現(xiàn)形式劃分,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教育的顯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xiàn)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教育的隱性功能是伴隨顯性功能所出現(xiàn)的非預期的功能。從教育作用的性質劃分,可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亦稱為積極功能與消極功能。正向功能是針對教育作用產生的積極的良好效果而言,負向功能是針對教育作用產生的消極的不良后果而言。題干中老師組織比賽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習熱情,最終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屬于顯性功能,同時也是正向的功能。故本題選A。
-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理解性考點。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表現(xiàn)在:①教育對社會的作用具有能動性;②教育具有自身的質的規(guī)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種社會活動;③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④教育與社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平行性。C選項體現(xiàn)了教育的社會屬性。故本題選C。
- 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影響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因素。影響人身心發(fā)展的因素有:遺傳、環(huán)境、教育、主觀能動性。題干的意思是“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立生長;白沙混進了土里,就變得和土一樣黑”,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故本題選B。
-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故本題選B。
點擊查看答案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yangshangyu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