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請登錄 | 注冊 | 選課中心 | 會員中心   
4006-01-9999

                     讓人文之光普照奧運之路——專家談“人文奧運”
  “人文奧運”作為北京提出的奧運新理念、北京奧運會的核心和靈魂,廣受矚目。什么是“人文奧運”?如何落實“人文奧運”理念……帶著讀者熱切關注的一系列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學者,組織了一系列訪談,今天推出第一篇。
  2008年,北京將不僅奉獻給全世界一屆成功的體育盛會,還將奉獻出一屆獨具東方神韻的文化盛會。在那個美麗的夏天,“人文奧運”,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奧運理念,必將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日前,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馬仲良研究員和首都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所王鴻春所長,就人們廣泛關注的“人文奧運”的內涵和實施進行了探討。
  通過籌辦奧運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記者:奧運會是體育盛會,也與文化緊密相聯。在奧運史上,提出“人文奧運”理念的,北京是第一家。我們該如何理解這4個字所代表的真正內涵?
  馬仲良: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奧運”是北京提出的具有獨特價值的創(chuàng)新理念,它依托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展示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開掘與發(fā)展。這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生成力的理念,近年來許多專家對此進行了研討,有了一些大致相近的看法,但并未窮盡也不可能窮盡對其內涵與意義的闡釋。
  根據我們的理解,所謂“人文奧運”,就是指在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始終突出人文精神,通過籌辦奧運會,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人文”即“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人文精神是以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來教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本質上是非功利的,它反對“以物為本,以武化人”,反對以物化的功利目的取代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所以“人文奧運”要求奧運會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所有的手段和目的都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物為本”。
  王鴻春:具體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講,“人文奧運”最基本的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廣泛地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讓運動員、觀眾、市民等廣泛地參與,并都能從中體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二是全面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感悟和體驗中國;三是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使2008年奧運會成為在不同文明之間實現“翻譯”的最佳途徑;四是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精神與體魄的和諧、全面發(fā)展,這一點是最根本的目的。
  記者:在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奧運”是核心和靈魂,怎樣理解這三個理念的關系?為什么說“人文奧運”是核心和靈魂?
  王鴻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各有獨立的內涵,但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熬G色奧運”強調對環(huán)境的保護,主旨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環(huán)境;“科技奧運”注重在奧運會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奧運乃至人類社會更快、更協(xié)調地發(fā)展;“人文奧運”的宗旨在于不斷提高人的素養(yǎng),培育人文精神,促進人自身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這三個理念統(tǒng)一于一體,就是要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依*現代科技的推動,實現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從這一點上看,三大理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引領北京奧運會籌辦和舉辦的方向。
  但是,無論“綠色”環(huán)境還是先進科技,都是為人服務的,統(tǒng)一于“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原則。并且人與自然的和諧、科學技術開發(fā)利用的方向也都必須以人文思想做指導和保證,從這個意義上看,“人文奧運”是三大理念的核心理念,是北京奧運會的靈魂。
  讓奧林匹克回歸人文傳統(tǒng)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記者:“人文奧運”自提出之日起,就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關注和贊賞,怎么理解提出這一理念的時代背景?如何看待它在奧運史和人類文化發(fā)展史上的獨特價值?
  馬仲良:簡單地說,有兩點值得強調。一是,“人文奧運”對解決現代奧運危機意義深遠,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于奧運未來的深切關懷。
  奧林匹克運動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教育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fā)展的生活哲學!钡S著商業(yè)等各種因素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介入,附加在奧運會和競技運動上的各種功利目的越來越多,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精神逐漸衰退,現代奧運面臨各種危機,如層出不窮的興奮劑丑聞、“金牌至上”主義、過度商業(yè)化等,這實際上背離了奧林匹克精神。
  在這種背景下,北京奧運會高揚“人文奧運”旗幟,是讓奧林匹克回歸人文傳統(tǒng)的呼喚,這與國際奧委會目前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其次,“人文奧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契機,在世界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自己的價值。奧林匹克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縮影,而我們中國文化是東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這兩者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與缺憾,而北京奧運會為這兩種文化的溝通、理解、取長補短提供了一個機遇。我們希望,在2008年奧運會的籌辦過程中,這兩種文化都能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和長處,共同為中國和世界文明的健康發(fā)展做出貢獻。
  從文化、體育和大眾參與三個層面實施軟硬環(huán)境建設兼顧
  記者:許多人覺得,相對于綠色奧運與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比較“虛”,屬于“軟”環(huán)境。那么,我們該如何“虛”功實做,使人文奧運落到實處?
  王鴻春:人文奧運實際上并不“虛”,它有比較清晰的實踐層面。奧運會是通過人們參與文化和體育競技運動來教育人的活動,所以落實人文奧運的主要層面是文化、體育競技和大眾參與,主要實施方式有宣傳、教育、學習以及文化體育等軟硬環(huán)境的建設、整合、展示等。
  今年初,北京有關方面制定了《人文奧運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從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文化建設推進工程、城市景觀營造工程、社會動員志愿培訓工程等4個方面,對落實人文奧運作出了整體部署。同時,《北京奧運行動規(guī)劃》中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專項規(guī)劃》《體育專項規(guī)劃》等也從不同角度對實踐人文奧運進行了安排。
  記者:現在離2008年奧運會開幕還有3年時間。那么,在落實人文奧運過程中,兩位專家認為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
  馬仲良:在落實人文奧運上,我們在文化和大眾參與等方面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規(guī)劃,并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但是,如何讓競技體育回歸人文本位,卻似乎考慮得相對較少一些。在這方面,我們建議應該從輿論環(huán)境和利益機制兩個方面,逐步減輕附加在競技體育上的名利負擔,使名利和競技保持一個適當的平衡。比如,媒體應該多宣傳重在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對于奪金牌、拿冠軍不應過度渲染,更不宜炒作重獎金牌選手的新聞。
  我們還希望,不僅在籌辦和舉辦奧運會期間要實踐人文奧運,奧運會后,也要大力倡導和弘揚“人文”的理念與精神。只有這樣,2008年奧運會才會超越奧運會本身,真正成為我們國家和北京走向世界、邁向現代化的一個時代標志,才會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一份永不褪色的珍貴文化遺產。
                                                                       (《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admin)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經典圖書

  • 國考新大綱系列
  • 名師模塊教材
  • 面試教材系列
  • 公務員省考教材
  • 華圖教你贏系列
  • 熱門分站
  • 熱門地市
  • 熱門考試
  • 熱門信息
  • 熱門推薦
2015省公務員考試高分課程體系
2015年地方公務員考試高分備考特訓營
  • 申論
  • 行測
  • 面試
  •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時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