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圖教育2019-02-12 10:35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香港著名品牌“灣仔碼頭”水餃創(chuàng)辦人、人稱“臧姑娘”和“水餃皇后”的臧健和,12月11日被證實在香港過世,享年73歲。
申論熱點獨家模擬預測題及詳細解析
【模擬預測題】
【“灣仔碼頭”是家喻戶曉的水餃牌子,灣仔碼頭水餃的故事,見證了香港一代創(chuàng)業(yè)傳奇。請就此事談談你的觀點?】
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yè)。
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
1977年,32歲的青島姑娘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在去泰國尋親的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當時香港還沒開通地鐵,人們主要通過坐船往返維港兩岸。于是,“打從娘胎里就喜歡吃餃子”的臧健和,自制了一輛木頭推車,忐忑地在灣仔碼頭擺起了水餃攤。
一段傳奇故事就此展開。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占據超市冷柜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fā)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前夕,她周圍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都選擇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歐洲,但是臧健和卻從未想過要離開。被問到為何如此堅定,直爽的臧健和朗聲笑道:“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
在她看來,餃子是屬于全世界華人的文化符號。對中國人來說,過年一定要吃餃子,當踏入午夜12時,形狀像元寶的餃子在滾水中滾起的樣子,象征著來年財源滾滾,合家團圓。
她說,回歸前不少人對香港前途感到擔心。但是回歸以來20年的實踐說明,香港經濟依然很自由,社會也一直保持繁榮穩(wěn)定,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之前移民的朋友,近些年也大多選擇回流到香港。
臧健和的兩個女兒,在出國留學畢業(yè)后,也紛紛選擇了回到香港工作生活。大女兒幫她打理“灣仔碼頭”的生意,小女兒則在一家金融機構工作。
“香港是個國際化城市,自由、開放、安全,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發(fā)展機會。”她說。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20年,見證了‘灣仔碼頭’的一步步發(fā)展。從700萬人到13億同胞,內地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龐大的市場潛力,成就了‘灣仔碼頭’的今天。”臧健和表示。
1997年,“灣仔碼頭”與美國通用磨坊公司合作,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升級了產品標準;貧w伊始,臧健和就開始著手于投資內地的計劃。
她說,一定要到內地投資,到家鄉(xiāng)投資,要為家鄉(xiāng)做事。當時選擇合作伙伴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一定要到中國內地投資。
“我女兒那時也勸我,投資到香港,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投資內地雖然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回本卻需要好幾年時間。”但臧健和堅持認為,無論回本時間長短,都一定要回內地投資。
1998年,“灣仔碼頭”在上海建立冷凍食品合資企業(yè),又在北京、廣州推出手工包制的“灣仔碼頭”餛飩、水餃和湯圓。經過幾年的耕耘,從2002年開始,“灣仔碼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水餃市場的銷量穩(wěn)居前列。
目前,“灣仔碼頭”在內地的銷售額占整個品牌的90%左右,銷售點遍布全國逾200個城市。
臧健和說,回歸以來,港商到內地投資享受了大量的優(yōu)惠政策,這些政策為“灣仔碼頭”進軍內地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持。
對祖國和家鄉(xiāng)充滿感恩之情的她,也立志要做出質量最好的水餃——公司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質檢系統、不斷根據國人口味開發(fā)營養(yǎng)健康新產品;在內地設工廠時,臧健和還優(yōu)先雇傭當地下崗職工,為他們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崗位……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句話說得很對,香港和內地的發(fā)展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臧健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