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內蒙古分院2021-06-02 18:12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新華社武漢5月6日電(記者侯文坤)緊跟社會熱點,精心策劃騙局,步步量身設套……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xù)多發(fā),湖北省襄陽市警方日前發(fā)布多個典型案例提醒,互聯網時代,不法分子不斷升級犯罪手法,市民與詐騙也許就只隔一個手機屏幕。(新華網)
【表達觀點】
近些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其中APP詐騙案件尤為嚴重,一旦上當受騙,損失金額非常大。詐騙分子通過微信群和各類交友軟件讓受害人下載各種理財類 APP進行投資。APP后臺被詐騙團伙所操作,在短期內顯示虛假高收益,以此不斷蒙騙受害人匯款實施詐騙。面對此類電信網絡詐騙,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加強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做到保護自身財產安全的同時促進美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原因分析】
1、群眾辨別意識薄弱。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被騙群眾缺乏較好的辨別能力、貪圖小便宜等心理,為受害者設下連續(xù)的陷阱,使受害者做出錯誤判斷而被騙。
2、網絡犯罪對于技術要求較低且收益高,并且缺少相關的制度進行規(guī)范。APP上架各大應用市場的費用低,對于內容上沒有明確的制度進行規(guī)范,導致出現應用市場的亂象。一些軟件開發(fā)公司借此還表示可提供制作上架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要求和上架后巨大的利益讓一些不法分子忽略了法律的存在。
3、應用市場對于APP上架的要求過于簡單,沒有相應的審查機制。APP應用市場對上架應用過分的依賴應用平臺的系統自動審核功能,缺少專業(yè)審查人員的復核,導致對上架的APP內容上的不了解,讓犯罪分子抓住可乘之機。
4、實名制沒有落實到位,并且群眾信息泄露嚴重。一些APP和網站注冊不需要實名制,這不僅給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機會,還使詐騙分子逃過了法律的追責,助長了詐騙分子的氣焰。并且APP存在漏洞,安全性低,造成了注冊用戶的信息泄露,給電信網絡詐騙可乘之機,增加了安全隱患。
5、詐騙范圍廣,影響大且不容易有效的進行打擊。詐騙范圍廣泛,犯罪分子跨地區(qū)犯罪常常出現,很容易逃避打擊,這樣就給后續(xù)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
【對策分析】
1、注重電信詐騙的相關宣傳防范工作。可以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宣傳模式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在社區(qū)開展相關的宣講,關于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各種詐騙手段、防止上當受騙的各種方法等,還可以向人們發(fā)放宣傳冊,在小區(qū)拉橫幅,通過電視、電臺、微信定時播出和推送相關防詐騙知識,提高群眾防詐騙意識。
2、對APP制作要有相關的制度條款進行規(guī)范,包括用途和內容,要有嚴格的審批流程,防止灰色產業(yè)鏈條的產生,并且要對相關軟件開發(fā)公司做到在冊登記,明確制作人、使用者信息,當出現相關詐騙行為時,可以找到明確的責任人進行調查處罰。
3、應用市場要健全APP上架審核機制。應用市場作為平臺方,要對上架APP進行嚴格的審核,并且對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把關,為使用者創(chuàng)建綠色的環(huán)境,做好平臺系統的自動審核和人工復核相結合。
4、各類APP要做好電話卡、銀行卡等實名登記。對于使用者和平臺方都要做好相關的實名制認證,在出現詐騙行為時可以快速的確定不法分子和受害者,有效提高破案效率,對于不法分子也具有一定的威懾力。對于平臺方要加大平臺的建設,提高平臺的安全性,而一些為了錢財而出賣用戶個人信息的人員,一經查獲從嚴處理。
5、加強地區(qū)間的協作,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地區(qū)間應建立防詐騙信息網,做到信息共享,對于一些電信網絡詐騙的團伙可以做到共同發(fā)現,共同打擊,避免因為范圍廣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政府還應該加大對于電信網絡詐騙的懲處力度,讓不法分子從根源上切斷不法行為。
好課推薦:
內蒙古華圖教育堅守著“以教育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是廣大考生極為認可的教育機構,兩大課程“紅領決勝”和“紅領培優(yōu)”都有著良好的口碑。憑借著多年來對內蒙古省考及國考真題的細致解析,對公務員考試有著獨到的考勤把握,在每年的備考期都會給予考生最有效的熱點分析和理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