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04年四年來中央、國家機關(guān)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題和之后人事部對這四次考試的總結(jié)來看,《申論》這種考試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式的靈活性
與傳統(tǒng)寫作考試相比,申論考查形式顯得非常靈活。
申論測試的答卷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議論部分三部分組成。就其文體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屬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中的某一種形式,也可能綜合多種文體形式,還可能是公文寫作中的應用文寫作。方案部分,純粹是應用文寫作。議論部分則自然是議論文寫作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申論既考查了普通文體的寫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寫作能力,考試形式非常靈活,這樣,相應的也就增添了考生的應試難度。
二、內(nèi)容的廣泛性
申論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國家公務員,因此十分注重對考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測評。為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的背景材料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范圍極其廣泛。
從這個意義上說,考生再像從前那樣事先對題目有充分的準備就很難了。因此,事先對考試的具體形式、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等基本情況有所了解,顯得尤為必要。需要說明的是,給定材料所反映的問題一般都應當已經(jīng)有定論,主要是立足于考查考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只要分析判斷無誤,就不會得到很低的分數(shù)。但是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給定材料所反映的問題尚無定論或存在爭議,讓考生以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判斷和分析,并做出結(jié)論。
三、測試的針對性
申論測試考查的目標是明確的,針對性很強,即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對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論述體現(xiàn)出來,從所提出的方案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體現(xiàn)出來。從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標與測試的命題是密切相關(guān)的有機整體:目標具有針對性,試題也具有針對性。
在題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兩個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論述(這是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在應考時,考生要仔細閱讀材料,理清其間的邏輯關(guān)系,就其中的復雜事件,要抓住主要問題;對尚存爭議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見。在抓住主要問題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給出的條件、環(huán)境進行綜合考慮,做出正確的判斷,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四、答案的不確定性
申論測試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確切、固定、惟一的標準答案。從材料背景來看,都是有關(guān)當前政治、經(jīng)濟、法律、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問題,有的已有定論,有的尚未有定論,需要考生自己來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提出對策或是對對策進行論證,都不會有一個確實、固定、惟一的標準答案。就說對策部分吧,這部分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是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相對的,在不同地區(qū)以及發(fā)展中的不同階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不可能一樣,更何況有的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種方案更為合理、針對性與可行性更強,要對若干方案進行比較論證后方能確定。又比如論證部分,抓住什么問題、從什么角度論證、采取什么方法與結(jié)構(gòu),要適合自己的特長,因而也絕不會有一個具體惟一的標準。因此論證(作文)部分的評定,也只能是綜合的、全面的、等級式的,不可能有確切的惟一標準。
五、行文的邏輯性
寫作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不同類型的寫作,會采用不同類型的思維形式。文藝創(chuàng)作主要采用以形象組合為主體的形象思維,整個寫作過程始終不脫離具體感性形象的思維。而申論寫作則主要采用抽象思維即邏輯思維。
所謂邏輯思維,是一種舍棄具體表象,依*概念、判斷、推理而進行的思維活動,它要在思維過程中實現(xiàn)由形象到概念、由具體到抽象的轉(zhuǎn)變,并以抽象的概念來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表述認識的結(jié)果。
在申論寫作中,要表述對某一事物的整個看法、對某一問題的全面認識,必須在接觸感性材料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反復的分析、綜合、歸納,升華、提煉出一個抽象概念的主旨來。很顯然,這個選題立意的過程,主要是憑借邏輯思維來實現(xiàn)的。作者在圍繞主旨選擇材料時,要對占有的材料分類、歸類、分析、比較,判斷出材料有無價值,從“可能有用”的材料中,篩選出“必然有用”的材料組織進文章中。這個選材的過程,也主要是憑借邏輯思維來完成的。而安排結(jié)構(gòu),也是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按照申論特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組織內(nèi)容的。至于落筆行文時,也主要是*嚴謹?shù)、理性的邏輯思維驅(qū)動筆端。
邏輯思維是以邏輯推導為主體的思維形式,因此,要提高申論寫作能力,就必須“學點邏輯”(毛澤東語),懂點邏輯。邏輯思維不像形象思維那樣除憑借語言外還可憑借色彩、聲音來思維,它只能依*語言來思維。因此,申論寫作絕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對語言的要求不如文藝創(chuàng)作高。恰恰相反,它對語言的要求很高,有時甚至到了“一字入文,九牛不出”、“一字千金”的地步。要提高申論的質(zhì)量,非在語言文字上狠下功夫不可。
當然,強調(diào)申論寫作以邏輯思維為主,并不排斥以形象思維為輔,有時還要借助靈感思維。要增加申論的可讀性,要使文章更鮮明、生動,除增強它本身的邏輯力量外,有時還需要形象地敘述、說明人或事,需要適當采用少量的諸如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段變虛為實,變呆板為生動,這些都離不開形象思維。
- 上一篇:申論考試的性質(zhì)
- 下一篇:2007年省考申論模擬訓練之一
更多關(guān)于 申論指導 的內(nèi)容:
更多關(guān)于 江蘇申論 的內(nèi)容:
- 2010.03.202004-2009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范文)匯總
- 2007.03.05申論考試的性質(zhì)
- 2007.03.05申論考試的發(fā)展趨勢
- 2007.03.05江蘇公務員申論之社會安全
- 2007.03.05江蘇公務員申論之科技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