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單選題、
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推動力是( )
A 資產積累
B 儲蓄率提高
C 技術進步
D 人口紅利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知識??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代生產力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技術進步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因此,本題答案為C
【拓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馬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yè)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6:單選題、
當前,我國擴大內需主要應著力擴大( )
A 消費需求
B 投資需求
C 政府采購需求
D 出口需求
【答案】A
【解析】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第三部分“2012年主要任務”(一)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因此,本題答案為A
【拓展】政策背景是:我國經濟失衡表現之一即儲蓄與消費失衡(儲蓄率太高,消費率太低):(1)不良表現:過高的儲蓄率,過低的消費率,主要是居民消費率過低,即居民消費需求嚴重不足。(2)導致后果:我國內外需失衡,出口依存度過高;而且居民消費不足,使我國經濟越來越走上為生產而生產的怪圈,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3)解決方案: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措施:1.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發(fā)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配合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杠桿,全力解決有效內需不足的矛盾;2.提薪,適當提高社會保障“三條線”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職人員工資;3.降息,暫停征收利息稅(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征收利息稅);4.調整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優(yōu)化消費環(huán)境,更新消費觀念,千方百計的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假日經濟,調整限制消費的稅費政策等);5.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加強對人們經濟消費的引導;6.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免除消費后顧之憂;7.推行積極的就業(yè),再就業(yè)政策;8.完善分配制度,處理好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縮小貧富差距;9.最根本的是要大力發(fā)展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7:單選題、
用來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指標是( )
A 消費者價格指標
B 恩格爾系數
C 基尼系數
D GDP折算系數
【答案】C
【解析】基尼系數,或譯堅尼系數,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因此,本題答案為C
【拓展】消費者價格指數(英文名稱: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CPI),指的是衡量所選定的一籃子消費品購買價格的指數。它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guī)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2011年中國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于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
8:單選題、
某公司占據了家具制造業(yè)70%的市場份額,其下列行為不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是( )
A 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沙發(fā)
B 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衣櫥
C 沒有正當理由,在銷售寫字臺時搭售電腦桌
D 與第二大家具制造商協定提高木家具價格
【答案】D
【解析】《反壟斷法》第17條,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一)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二)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五)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因此,本題答案為D
【拓展】市場支配地位,是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①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②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③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④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⑤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⑥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⑦國務院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壟斷協議,是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①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②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③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④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者限制開發(fā)新技術、新產品;⑤聯合抵制交易;⑥國務院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