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析公考

您當前位置:您現(xiàn)在的位置: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點析公考 > 備考解析 > 申論解析 >

國考申論干貨:概括歸納題解題技巧

2022-01-21 15:33:34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復習過公考的同學在申論試卷中不難發(fā)現(xiàn),概括歸納題不但是申論必考的題型,而且其考察的能力貫穿于整個申論作答過程中,幾乎占據(jù)了客觀題的“半壁江山”。不僅如此,在概括歸納題中,若要細分則分為了概括和歸納兩個部分,何時使用概括的方法,何時又用歸納的方法,很多同學總是千頭萬緒,不明所以,所以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概括和歸納的方法以及具體的運用情形。

一.概括

1.定義:在申論作答中應該使用規(guī)范的政府性語言,而在申論材料里,大多材料都不夠規(guī)范,較為口語,因此就需要將不規(guī)范的口語的表述轉換成規(guī)范的政府表述,這個過程就叫做概括。

2.技巧

(1)刪:由于材料表述不完全是規(guī)范表述,因此需要進一步概括,一方面要將和題干信息要素無關的內容刪除,如一些修飾性表述,以及時間、人名、地名等不影響得分的信息,但有時候使用刪的方法不能完全得到所有的關鍵詞,部分口語化的表述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對給定材料的內容進行總結,即當做完前面步驟還是表述不夠規(guī)范,則需要用自己的表述進行總結,如:上下班要花三個多月小時概括為通勤時間長,當然了,所謂的規(guī)范表述一定需要在做題過程中或是平時看文章去積累。

(2)改:當材料中出現(xiàn)大量詳細具體的信息而字數(shù)有限沒辦法全寫上時,需將具象的信息向抽象的概念概括。如道路、路燈...等可以概括成交通設施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抽象概念不是自然就會的,需要進行積累。

二.歸納

1.定義:找到多個要點的共性并將其整合在一起的過程叫做歸納。往往題干和要求會明確需要分類歸納,如:出現(xiàn)分類、歸納、等詞語;蛘哳}干和材料體現(xiàn)出需要分類歸納的傾向,如“從成績和問題兩方面概括”。再次,若我們概括提煉出來的要點太多,則也是需要進行歸納的。注意在歸納時應切合題意,類別性質一致,且不能重復。

2.技巧

(1)題干中直接說明從哪些方面分類則直接按照題干要求分即可。若材料中有明顯的層次,或者某些材料體現(xiàn)出十分清晰的邏輯,則可以根據(jù)材料的層次進行分類。

(2)按照事物的屬性分類

常用分類分析方法:

1.按不同主體分類:國家、企業(yè)、學校、家庭、個人……

2.維度:調查研究、制度建設、宣傳教育、財物保障、人才隊伍、監(jiān)督管理、信息公開、科學技術。

3.時間:前期(籌備)——中期(實施)——后期(總結)

4.要素:成績、問題、意義、危害、原因等

5.政策:制定、實施、宣傳、修訂

6.工作中的表現(xiàn):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業(yè)務能力。

三.二者關系

在做題過程中不必要非得把二者孤立開來看,往往歸納概括題中概括和歸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需要分條或者分類,因此分類不是歸納的專屬,甚至在做題時概括歸納的方法都用上表述還會更加規(guī)范。同時,在呈現(xiàn)答案是可以呈現(xiàn)出總分的形式,也就是“A,a”的形式,“A”為宏觀的總括詞,“a”為具體內容的展開。當“A”直接回答題干問題時為分條,反之為分類。因此不管用何種方法,規(guī)范的將答案呈現(xiàn)出來即可,總而言之,在做歸納概括時優(yōu)先考慮將要點找全,再考慮總括詞。

到這里,同學們應該明白如何概括如何歸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了,理解了這個具體操作方法,在今后做歸納概括題甚至后面的小題部分都會更為輕松,因此,打好基礎至關重要,大家應該花時間和精力認真打磨這一基礎題型,爭取一舉成“公”!

已閱讀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