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申論頻道 >申論熱點 > 社會

2022申論考試熱點:網暴

來源: 廣西分院2022-02-14 17:32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近幾年,網絡暴力事件頻發(fā),很多網友利用網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名義上是在伸張正義,卻不知無形中傷害了很多人,不僅對當事人的心理造成嚴重的硬性,甚至導致很多當事人選擇結束生命。2022年好多被拐兒童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劉學州也不例外,其選擇網絡找到自己的父母,本應是一件好事,但是劉學州的事件一經網絡的宣傳,便引來很多網友的爭議。甚至有些網友利用不好的言論批判劉學州,最終劉學州在三亞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這件事件背后我們不僅看到了親生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殘忍拋棄以及販賣兒童的惡行,同樣也看到了網絡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的弊端。

而早在2021年10月16日,網紅貓貓子也在網友的質疑以及情感的失利雙重壓迫下,選擇喝掉農藥自殺。雖然其自殺絕大部分因為情感問題,但是也不缺乏網友的質疑以及催促。通過兩件事件,我們都不難看出,網絡暴力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摧殘生命。每一個鍵盤俠或者是網絡使用者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成為了網絡殺手。

一、網暴易發(fā)的原因

(1)網民的匿名性。網絡都是虛幻的,在整個網絡環(huán)境中大家可以以不真實的行為或者是昵稱進行活動,肆無忌憚的發(fā)表著自己的言論,在事后一般也很難找到背后的主要人員。這就給一些心理陰暗或者是長期受到壓力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無非進一步追究。

(2)網民的素質低下。網絡空間,是一個沒有門檻的領域,只要你有一個智能手機,一個WiFi就能在里面毫無節(jié)制的發(fā)表自己的言論。但是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更多素質低下的網友魚龍混雜其中,這對于營造一個健康清凈網絡來說是一個難題。

(3)網絡上缺乏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由于不同的網民在現(xiàn)實和虛擬社會都存在,其雙重身份使得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之間的界限不清,產生混淆,再加上網絡表達的匿名性、虛擬性等特點,網絡制度等實施有一定的困難,這也就助長了一些網民僥幸的心理。而我國實施的法律法規(gu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現(xiàn)階段國家針對網暴的對策

第一,各級政府應具有明確的輿論導向意識,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努力構建一個清凈美好的平臺,對一些信息發(fā)布的渠道進一步規(guī)范,對有可能形成網絡暴力事件的言論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比如進一步的刪除或者是限制發(fā)出,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網絡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第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對網暴進行法律層面的制裁。作為一種暴力手段,法律制裁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因此,應針對現(xiàn)階段網絡傳播的特點,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對一系列侵犯他人隱私權或者是生命權的行為進行制裁,并且提高違法成本。

第三,行業(yè)平臺提高行業(yè)自律。一些網站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一些言論或者是行為沒有進行命令的禁止,無視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對于一些網站以及平臺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標準,大力倡導行業(yè)自律,形成良好的輿論風氣。

已閱讀28% 查看剩余內容
關鍵詞: 申論備考干貨申論干貨總結技巧 編輯:華圖教育